海南不是文化沙漠,本土文化多元、聚集着来自南北多方位的民众。作为独立驿站,海南岛记载着人类的迁移,南上北下,也记载着无数的部落战争。如今的海南岛逐步发展成为一座独具个性的岛屿,山、河、海文化皆蕴含于此。
窑郝梦媛摄于2023年3月4日
博物馆的一件一物有的来源于百姓家中,有的是博物馆负责人自己收藏购入。崖州的各个博物馆负责人共同参与组织了一个民间非遗保护、传承的团体,据了解,白沙河谷博物馆的藏品收录之初早在1973年就已经开始,足以体现其重视程度。在参观学习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负责人对于馆内收录的每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了如指掌,其中的历史脉络、形成原因和文化内涵在他口中娓娓道来。
木郝梦媛摄于白沙河谷博物馆2023年3月4日
布艺纺织技术的起源也是归功于海南黎族女子,优秀的纺织技艺在五种方言中得以体现,又各有千秋。其中,崖州布是运用野生棉花纺织出来的,这种野生棉是一种灌木类植物,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野生棉花籽被他播种于家中,并长成现在的样子。
野棉郝梦媛摄于负责人家中2023年3月4日
除此之外,对于布料色彩的运用不仅仅应用到人工染料,黎族女人也会巧妙地运用植物染料进行布匹染色,她们将野生植物的根、茎、皮和叶等,通过发酵、水煮、泥埋等方法,将渍好的麻匹或绕好的棉纱、布匹染成黑、黄、红、褐、深蓝等多种颜色。最后,添加贝壳灰、草木灰以起到染媒的作用,使布匹具有更好的染色效果和牢固程度。网络资料显示,黎族进行靛蓝和栽培兰草的习俗十分普遍,因此,利用兰草(假蓝靛)染出的深蓝色便成为布匹中最常见的颜色。
野棉郝梦媛摄于崖州布博物馆2023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