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2016学期期末,白鹭溪展厅,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各位老师一学年关于教学与创作的积累、收获乃至困惑,都在这个学期末展示出来。陈博院长专门为此写了一篇序言,从序言中的时间·沟通·生活等关键词中可以解读2015—2016学期大家的付出,通过日课展也见证了大家的收获。下附陈博院长序。
时间能够有多小?这是个密度问题。
平常的日子。一件事结束之后是另一件事的开始,循环往复。这是熨烫平展没有皱褶的 时间——光滑,无限延展,少年般的单纯。时间的密度由此变得均质。当原本线性发展的事情开始出现部分交叠甚至数层重叠时,原本固定的时间单元里事情开始增多,时间的密度由此得以增加。换句话讲,就是时间变小了。日课,就是如此折叠时间的手法。当时间随着折痕改变了延展的方向,从直线不断向斜向发展时,增加的是内涵,缩短的是距离,提升的是效率。日课,犹如褶皱可视的起始两端之间深藏的岁月过程,把日子拉长、把时间变慢。按照相对论的观点,这也是一种慢生活。只是与慢慢做事相反,而是通过做更多的事从而无限扩展生活的量度。
在我们含糊不清关于历史的臆想中,日课总是与修身养性的端庄苦修连在一起。在今天,日课更多的是同道中人寻求理解的一种沟通方式。对于从事教书职业的人来讲,这可以是自律,也包含了明确的功利期待——时不时的把自己抖落一番,暗示学生,不是只要求你们,吾辈也没敢偷懒。教书的先生同道,日课是吾辈在文化寡淡的三亚共同树立的一种有教养的生活样式。
2016年1月9日 以为序
陈 博
文:姜现甲 图: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