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服之美,礼仪之大,谓之华夏。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国服饰文化是我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锦一缎一霓裳尽显中国古代艺术魅力。随着织绣印染技术的发展,服饰越来越华美,其作用不再仅是御寒遮体,更能表现古人的审美情趣。
教师简介
主讲:杨洋,副教授
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主任长期从事服饰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
助教:李佳润
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
毕业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主修戏剧服装设计
课程内容: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基本构成,其历史性与民族性也体现着社会文化的时代特点。社会文化在历史中被创作,在传统中延续,在接续创新中继续得到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仅是一种被现代产业与市场利用、消费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载体,是承续传统的纽带,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史的学习可以从服饰这个比较具体的视角深入浅出地感受与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课程内容从服饰的发展起源、传统服饰中的礼制、传统服饰纹样中的文化符号开始,分别对传统服饰的首服、上装、下装、足衣的朝代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和分类阐述,并对与服饰相关的当时政治、经济、思想、艺术文化背景因素做了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与分析能力和思维方式,提升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第一阶段:以朝代介绍传统服饰的演变与发展
第二阶段:中国传统服饰中下装裳、裙的分类。
第三阶段: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及审美特点认知
第四阶段;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及审美特点认知
创新内容:
本通识课创新实践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把知识传播的过程放在教室外,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把讲台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热情,加强知识内化的效果,给予学生极大的学习自由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并灵活运用。
课堂记录:
结语: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物资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各种形态,是最直接的,可感知的具有物资实体的文化事物,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不可或缺,休戚相关.同时也极具自身的民族特色,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讲教授杨洋
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系统性的学习下,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服饰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小组汇报环节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汇报答疑环节上,小组成员和参与汇报研讨的同学,都运用到了各自专业所学的知识,做到了活学活用。-------助理教师李佳润
图:杨洋,李佳润
文:李佳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