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环境设计专业特色展示|《中国建筑史》

  • 发布时间:2023-08-03浏览:
  • 《中国建筑史》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近现代建筑史”两大部分。针对中国历史朝代更迭频繁同时建筑类型丰富,各种类型的发展往往与历史时序混杂这一突出特点,设计了以“纵横线索并行,以纵向——时间线索为主干,横向——类型线索为补充”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分别从城市建设;建筑类型——宫殿、祠庙、陵墓、住宅、园林;营造技术等多个层面对各个朝代的建筑成就、建造技术及营造手法进行逐层剖析。《中国建筑史》从中国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类型、文化内涵、建筑工艺、营造技术、思潮引领等出发,将中国建筑矗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条件下,充分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详细解构,该门课的思政教学对于师生坚定建筑设计与中国文化的重塑、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讲教师为陈琳教授和马永超老师,他们始终坚持课程以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蕴含在建筑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元素,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在中外建筑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融入价值观的精神引领。课程旨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培养学生:

    1)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高尚的品德修养,能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价值及其贡献,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深入贯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史”的教育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信仰;

    3)具备比较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本土意识,能够认知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建筑历史演变与文化变迁,以及建筑文化多元发展、冲突、融合的现世意义;

    4)具有建筑历史及相关的社会、自然、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综合地从文化和技术层面,观察、认识及评价建筑历史现象和当代建筑实践的能力;

    5)根据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及地域文化的认知和熟悉度,安排其调研民居等实例,通过视频制作、手绘图纸及软件模拟其营建技术等方式,把思想转变成行动,建立起建筑文化的目标追求,树立文化建筑在中国的主人翁意识。

    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学生需要每次课前教材内容预习,课堂做好笔记;平时课下描图,阅读经典书目并作读书笔记;学习清华大学的慕课在线,要求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国建筑史,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脉络,参与专题研究,对历史传统建筑进行实测,绘制完整的建筑测绘图纸。

    l第一个模块要求:基本史实掌握

    学生需要每次课前教材内容预习,课堂做好笔记,课堂结合教师所讲描图。准备上课画图的针管笔、彩色笔、硫酸纸、比例尺和文件袋。

    l第二个模块要求:理论延伸

    购买借阅相关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学校图书馆超星图书均能借阅或在线阅读。主要通过阅读经典书目并作读书笔记,在讲课基础上学习清华大学的慕课在线,学生务必登陆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选择中国建筑史课程,每周学习4小时。全面的掌握中国建筑的发展规律。

    l第三个模块要求:专题研究

    在独立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小组合作(3-4人)做专题研究,包括传统聚落的调研研究,图纸绘制,整理分析,ppt制作汇报。在学习中国建筑史的基础上,对某一具有一定历史或文化价值的村落及重要建筑物的进行详细观察分析,并准确地测绘其平面、立面、剖面及其结构与装饰细部,学习传统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处理手法,学习古人的设计方法。同时,进一步体验图纸与实物、实物与图纸的相互关系,提高建筑表现技能与技巧。教师带领考察三亚周边古建(崖城学宫、盛德堂、保平村民居),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地测绘,最后用cadsketch up等相关软件进行绘图。

      

    马老师在讲课  板书部分略影

     课程PPT部分内容(1):“斗拱”解读

     课程PPT部分内容(2):关于“中国建筑史”的开放性讨论

      

    课程PPT部分内容(3):关于中国建筑立面的讨论

     课程PPT部分内容(3):中国建筑平面组群生长逻辑图示

    陈琳教授、马永超老师和众多来听课的新老师合影


  • 办公室电话/招生咨询电话:0898-88386753/88386751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 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主页欢迎您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www.kmxnf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Dedign By Taoyuan
    • 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官方抖音号

    • 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