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铭
本报记者卢智子
“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好似身临其境般推开了巴黎圣母院的大门。陈旧而又堂皇的内里让人无法言喻。我站在那静静地好似感受到了雨果先生对这些建筑的爱,我漫步在盛殿中,不知不觉中肩头落满了灰尘……雨果塑造的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是美丽、善良的具象。但我想很多时候她都处在被动之中,可能正因如此才能体现出不可抗拒的命运之轮,她死在了绞刑架上,美丽的灵魂就此消散。故事的结局勇敢的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姑娘,终究也失去了他的住处。巴黎再无圣母院,世间再无守钟人。我踱步最终迈步走出了巴黎圣母院的大门,掸了掸肩头的灰尘,恍惚间却发觉灰已成石,让我的内心倍感充实。”三亚学院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张金铭分享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它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让我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了深层认识。卡西莫多外貌丑陋,身体畸形,五官失灵,但心地善良,行动勇敢,心灵高尚,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卑鄙龌龊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恰巧形成鲜明的对照。”张金铭了解到,《巴黎圣母院》白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法国,维克多·雨果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画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真实生生活,他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对照起来描写,并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烈的对照。
“我想作者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读罢,张金铭又了解到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2019年4月15日,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起火;2019年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今年自2月12日起,巴黎圣母院塔尖部分的脚手架开始被陆续拆除,塔尖基本展露在世人面前…...张金铭说,《巴黎圣母院》一游终此告一段落,最后引用维克多·雨果的一句名言“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