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和13日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的张鑫、兰华丽、陈放老师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和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参观学习,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入门指导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了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5月12日,在上海交大何影老师的带领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几位老师见到了顾惠忠院长,他们带着大家参观了上海交大建校120周年“设计成就梦想”设计作品展,顾院长详细向大家讲解了该展览的情况、媒体与设计学院的历史和卓越的设计成就。
之后,大家针对专业教育问题进行了座谈,顾院长对交大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及方向调整进行了说明。交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录取时的对文化成绩要求一般要略高于同类学校。学院在本科阶段不过早强调专业教育,到大三才细化专业倾向,但主要阶段是以通识教育为主。
学校要求各大教授必须面向全校开设一门特色的通识课程,其中有一门有趣的课程就是顾院长《新生研讨》课,这与我校的《专业入指导》课程有着相似之处。通过主题式讨论的互动教学方式,使得课程教学变得十分生动有趣。现在多数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一定水平之上,他们对于未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对于众多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类通识课程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开发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他在教学过程中也收获了快乐、知识和成就感。这对于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入指导》的课程建设有着非常好的启发。
5月13日,一行人又来到上海同济在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学院藏身于上海老式住宅区之中,属于半开放式管理,而学院的创意工场则由公交公司的维修车间改建而来,十分具有设计感。创意工场主任房猛老师带着大家参观了整个工场,并与工作室的同学进行了交谈。创意工场设计有多间工作室,并与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有合作关系,除了为企业完成一些设计项目外,工作室也具有研发和设计的主控权,给学生提供一个灵活的实践空间。
从工作室的同学口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一个班大概30多人,在大一时并不明确地分专业学习,而是以培养美术素养为主。到了大一下学期,老师会设置四个作业,分别涉及到平面、视频、环艺、工设方面,每个作业会给一个分数,专业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导向来设置一个雷达图,再结合个人意愿和适当地调配来确定每个学生具体的专业方向。学生从大二开始正式接触专业方面的学习。他们的基础课程中几乎没有传统素描和色彩类课,取而代之是长幅的主题性绘画,这在众多院校的设计专业里十分少见。此外,近年创意设计学院在大一设置了交互相关的基础软件课程,让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多方位接触新的设计门类。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本校入门教育课程内容的调整,也可以考虑配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来进行,这为我们的《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提供了一个参考。
七年前,同济大学借鉴世界设计与创新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模式,在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学院目前的师生比是1:10,这远高于教育部要求。然后对于一些专业课程而言,最多时会配置4名教师来进行教学,由1人主讲,3人辅讲。凭着高质量的教学和产学研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设计创意学院被誉为“投入小产出大”的标竿性学院。
这次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之行,我们受益良多,也从中可以看到同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两所重点大学各自的特色,或许学院和专业的发展也依赖于他们不可取代的独特之处。这次调研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专业入门指导的课程建设来而,然后我们的收获远不止于此,这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建设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