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开展一系列基层教学活动,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岭南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和其他相关学科学术资源,依托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专业设计工作室,同时联合海南文广新局文物相关部门的学术研究力量,课题协作配合,共同开展深入研究,共同打造海南乃至全国著名的建筑遗产保护机构。通过扎实的专题性研究和学术研讨活动,为海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施,为海南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积累高质量科研成果,并为促进三亚学院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和风景园林、村镇规划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互动条件。带动教学,让学生掌握历史建筑遗产的研究方法,测绘与调查的方法。
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公众号为着力点,投入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在引领或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国内或省内影响力和知名度、参与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每周发表以原创文章为主,一共发表144篇文章,原创文章113篇。
在科研成果方面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将重心围绕大创结项论文方面,共成功申请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有9个为国家级,其余为省级。现有15个已成功结项,并发表相关结项论文。我们的科研团队负责人为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暨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常务副院长陈琳博士,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为陈晓龙硕士,其他成员有吴晓淇院长、程建军博士、陈博硕士、冉旭、徐啟春、马永超、焦彦柱等老师。
在实践项目方面,研究中心带领团队积极参与海南省文物保护,协助海南文旅局和三亚市文体局,实施传统村落文物+建设工程,科学挖掘和合理利用传统村落的的重要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持古建筑保护及文化价值挖掘的同时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
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希望学生们能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理论学习、积累相关作品,以加深对建筑遗产的认识,促进环规系的建筑观念教学,切实体会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质。通过研究中心理出思路,对海南地域的建筑进行分片区研究。认识环境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下所形成的海南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并收集其一系列的实质性材料,来填补海南文化建筑遗产的空白。最后在中心的带动下得出研究成果,把我们研究中心变成我们艺术设计学院真正的重要学术研究基地。
建立起海南地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平台,促进了海南文化遗产的发现、保护、研究、修缮进程。为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环规系的教学实践与锻炼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了三亚学院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为风景园林、建筑规划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提供了互动条件。“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一带一路下,海南省文化遗产、建筑遗产及相关领域保护研究工作的产学研团队。研究方向与实践领域包括:
1.地域建筑普查(含海南传统村落普查、传统建筑测绘、村落文化、习俗的深入考察和长期跟踪等)
2.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保护、评估(含国内外不同保护技术的分析研究、国内相关学术研究人员的相互协作配合等)
3.城市历史街区研究与保护(含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保护修缮等方向)
4.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工程设计与修复(含项目管理、古建筑扫描、勘察、测绘、规划、建筑设计和结构加固设计等方向)
5.传统建筑的再创作(含建筑遗产重建和古风建筑设计建造等)
6.人才培养(含本科阶段教学等)
中心建有文献研究工作室、历史建筑研究保护工作室、数据和材料研究工作室及工程设计与修复工作室,为高水平的保护研究和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近几年学术研究课题:
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海南传统聚落遗产集群化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NO.721RC604),2021,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琼雷地区多元信仰空间形态及演变研究(NO.17YJC760005),2017,主持人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海南非遗保护与南海主权研究(NO.17XSH004),2017,第二参与人
4.海南省社科联基地项目:民俗文化开发中的黎族传统聚落的原真性保护与再利用(NO.HNSK(JD)16-26),2015,主持人,结项
5.2015年参加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河南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模式研究》SKL-2015-2889,已结项。
6.2019.12—至今参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迈县石矍村冯氏祠堂展陈设计
7.2019.10—2021.01主持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澄迈县澄迈学宫小型博物馆建设项目展陈设计
8.2020年—至今参与三亚市落笔洞遗址保护立法调研
9.2020年11月—至今参与海南非遗保护与南海主权研究
10.主持:参与《西沙群岛文化遗产保存现状调查报告》,负责子课题《海南渔民在西沙群岛宗教信仰文化遗产调查》